伊斯坦堡(Istanbul)
土耳其第一大城,世界上唯一橫跨歐亞兩洲的城市
被美國國家地理旅人雜誌(National Geography Travelers)選為五十個此生必遊之地
曾經為羅馬、拜占庭、鄂圖曼等帝國的千年古都,充滿現代化大都市沒有的古老浪漫
今天的行程很滿,也因為所有的景點幾乎都在附近所以都採步行的方式遊覽
剛好也是台灣的中秋節,領隊很貼心的準備月餅讓大家感受過節的氣氛
Elief也拿了一個月餅,我們一致認為台灣的月餅她一定會覺得很不甜XD
土耳其人口約7300萬人,約有1700萬人居住在伊斯坦堡
當中65%住在歐洲區(舊城區+新城區),剩下的則在亞洲區,中間隔著博斯普魯斯海峽(我後方)
7點起床8點半出發前往新城區的多瑪巴切皇宮(Dolmabahçe Palace),天氣陰陰的很適合步行
多瑪巴切皇宮(Dolmabahçe Palace)
建於1843年,歷經了7年的時間建造。融合了巴洛克和洛可可的建築風格,是蘇丹王宮殿中建的最後一座也最富麗堂皇的。期間歷經了6位蘇丹王,當時皇宮裡有5300人在裡面工作。總共有326個房間、大廳都有壁爐、200個吊燈、3000幅畫、200個時鐘,裡面收藏了很多各國送給蘇丹王的禮物。蓋這座宮殿的蘇丹王只在這裡居住了兩年,原因是這裡防禦不易(靠海),平常蘇丹王只來這裡用餐。凱末爾將這裡改成博物館,他也在1938.11.10 09:05逝世於此,因此這裡每個房間的鐘都停在9:05。
入口就需要經過X光安檢,參觀也要事先預約,所以不能脫隊不然就會被擋住不給進了
參觀的團體很多,要排隊等候
特派記者雷雷又來了~
終於要進到宮殿裡囉
皇宮裡不能拍照,所以只能就我找到的網路截圖來做介紹
大階梯:兩邊的扶手都是水晶柱
主宴會廳:使用柯林式柱頭,蘇丹王坐在二樓觀看。中間的水晶燈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贈送,重達4.5頓
左下角的熊皮是來自俄羅斯的禮物
紅色的椅子全都是用絲綢編的
圖書館:館藏有土耳其、法文(蓋宮殿的蘇丹王母親是法國人)、阿拉伯文的書籍,蘇丹王以及之後的凱末爾都是在這裡辦公和簽訂條約
英國贈送的古老鋼琴
洗手間都是大理石,當時還沒有沖水馬桶
裡面有幅畫有鄂圖曼土耳其國徽的油畫(下面那張是我在紀念品店拍的)
天平代表平等;兩支矛代表軍事;上弦月為伊斯蘭教的代表
綠色則是伊斯蘭教的聖地麥加的意思
宮內有很多來自中國的磁器,原因是當時建造宮殿時已是鄂圖曼帝國的末期財政也陷入困境
建造宮殿的蘇丹王害怕會被毒死(財政困難仍花大錢蓋奢華宮殿),所以向中國購買了很多會變色的器皿
後宮的部分,不過待會要去的托普卡匹皇宮的後宮更經典
雖然裡面不能拍照,但從外面拍宮殿也非常的華麗壯觀
走回剛剛排隊的入口,有隻可愛的乳牛貓吸引了很多人圍觀,撒嬌模樣超可愛
離開金碧輝煌的多瑪巴切皇宮後,要前往舊城區的托普卡匹皇宮(Topkapı Sarayı)
托普卡匹皇宮(Topkapı Sarayı)
此皇宮歷經25為蘇丹王,可容納4500人,佔地7.5萬平方公尺。包含4個庭園,皇宮正式的入口在第二庭園,只有蘇丹王可坐馬車進入,第一庭園可讓一般民眾自由進出。後宮於16世紀加蓋,除了蘇丹王和宦官其餘的男賓止步。第三庭園則有珍寶室和聖物室。建築風格主要是傳統的鄂圖曼式建築
這是一般小老百姓可以來的第一庭園
第一庭院的聖伊蓮娜教堂
抵達宮殿的正式入口崇敬門,也就是第二庭園的大門
只有蘇丹王能騎馬通過此處
托普卡匹皇宮相較於多瑪巴切皇宮看起來平淡許多,主要參觀重點是它的後宮
一進到後宮(Harem)牆面都是使用五彩繽紛的馬賽克磁磚,上方的文字則是阿拉伯文
後宮裡的宦官都必須是黑人,這樣可防止妃子偷情(因為生出來的孩子膚色就會馬上被發現)
女人一但進到蘇丹王的後宮會先擔任宮女,接著由皇太后挑選成為妃子
如果生了兒子就會成會皇后,但皇子裡只有一個能成為掌握大權的蘇丹王
因此後宮的妃子們爭權奪利都想盡辦法讓自己的孩子坐上皇位
後方的應該是壁爐吧~
太后寢宮
太后住的果然有比其他妃子的華麗許多
裡面有個參觀重點的fruit room,但因為怕閃光會破壞漆畫的顏色所以不能拍照(以下為網路截圖)
這裡是murad sultan三世的私人宮殿,在整個後宮及鄂圖曼建築裡都是最華麗的一塊
建築師Sinan在十六世紀設計的作品,擁有後宮內第二大的圓穹
嬪妃庭院(網路截圖)
雙子宮/太子寢宮,太子在這裡生活並接受奧斯曼宮廷的訓練直到成年
今天的午餐則是在皇宮裡很難訂到的Konyali Lokantasi餐廳用,人多到爆簡直寸步難行
湯是Ispanak Çorbası,一種灑滿波菜的奶油濃湯
前菜幸好不是沙拉,是包著我很不喜歡的鹹乳酪的起酥派
主餐是烤雞肉+馬鈴薯泥,很搭很下飯呢
甜點則是土耳其烤米布丁(Fırın Sütlaç),這是我到目前為止吃到最好吃的,一點也不甜好吃到要融化了
吃完飯就是1個小時的自由時間讓大家去看珍寶室和聖物室,此時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好深藍
珍寶室裡有很多金碧輝煌的寶物,像黃冠、手杖、小雕刻品、徽章.....都是各國獻給蘇丹王的禮物
還有顆全世界最大的鑽石(86克拉)叫做造匙者之鑽(The Spoonmaker's Diamond),放在這裡的是複製品
這顆鑽石有個傳說故事,據說當時被個漁夫撿到,但漁夫並不知道他撿到的東西有多麼的值錢
有個湯匙商人因此用三根湯匙騙到這顆全世界最大的鑽石拿去進貢給蘇丹王從此享盡榮華富貴
雖然是複製品但一樣不能拍照(以下為網路截圖),不過看起來還是非常的光彩奪目
聖物室裡面有很多穆罕默德生前使用過的東西和衣服~也不能拍照
我跟小鈺已經累到在旁邊坐下來了,感謝才萱幫我們排隊
要離開皇宮時剛好遇到一對新人要進來這邊拍婚紗
在走去聖索菲亞大教堂的路上也看到兩對新人,看來今天在土耳其是好日子喔~
終於來到最期待的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ㄟ~好像跟想像中的大教堂不太一樣耶
原本以為跟會我當時看到聖彼得大教堂一樣覺得那麼壯觀,但看起來小小舊舊的(好吧~我承認自己是個膚淺的女人)
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
索菲亞在希臘話的意思是智慧,西元325年君士坦丁大帝開始興建,發生火災後又於462年重建,第二次發生火災後於西元532年有很多志工幫忙只花了5年重建完成,目前是世界上第四大的教堂(前三大分別為:梵諦岡聖彼得大教堂、英國倫敦聖保羅大教堂、義大利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 鄂圖曼土耳其人在1453年征服君士坦丁堡,蘇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在3天之內將大教堂轉變為清真寺(包括用灰泥覆蓋基督教的壁畫、加蓋了4座宣禮塔、朝向麥加的聖龕、宣教的樓梯),國王的加冕儀式也在這裡舉行(儀式通常在當地最大的教堂舉行),很明顯的政治意圖大於宗教意義。
走進來就可以看到很多已經模糊不清的壁畫,當時鄂圖曼帝國佔領拜占庭帝國後
因為回教不崇拜偶像,因此蘇丹王下令用灰泥將所有的壁畫蓋住畫上花樣圖案的馬賽克
直到後人發現這些馬賽克慢慢將上面的灰泥去除才讓這些壁畫重現在我們的眼前
終於來到課本旅遊節目最常出現的大圓頂了~天啊T_T 好感動喔(跪)
聖索菲亞之所以有名,就是因為它是現今保存最佳的拜占庭建築代表作
尤其是這個沒有任何一根樑柱撐起的大圓頂更是建築史上的經典之處
大圓頂直徑為31.24公尺、高55.6公尺
使用的是"帆拱"的結構,整個大圓頂的下壓的重量由旁邊的四個小圓頂平均分散掉才不至崩塌
等等要去參觀的藍色清真寺雖然也想達到甚至超越這樣卓越的建築工法,終究只能望之興嘆
這個大理石罐是用來裝水,等齋戒節後飲用
一旁有許多人在排隊的就是著名的哭柱
聽說將手指插入洞中若流出水來就可以懷孕視力變好甚至帶來好運
也有一說是將大拇指插入四指平貼畫一圈也可以美夢成真
都來到這了當然要排隊試一下囉~而且為了要錄下這珍貴的一刻可是分秒必爭不容許任何失誤
先來看看打頭陣的才萱吧XD
在一旁看別人用好像很容易,沒想到自己真的試了才發現真的不太容易="=
整個人呈現非常扭曲的姿勢@@
壓軸的是信心滿滿的小鈺
玩完哭柱以後,旁邊的斜坡可以爬到二樓,很陡又繞好幾圈很像開車從地下停車場往上爬的感覺(我們是用腳)
繞了好幾圈終於重見天日~
從二樓往下拍
這裡有展示很多圖畫,但我沒心思看只想找地方坐著休息一下
沒想到我坐著休息的地方拍起來剛好有一縷陽光透過來,有種變成天使降臨的fu
離開教堂前記得回頭看一下的西南大門馬賽克圖(介紹來自維基百科)
馬賽克上的聖母坐在沒有椅背的寶座上,雙腳安放在以珍貴小石修飾的台座上,兒童時代的耶穌在她的膝上,他的左手拿著卷軸,給予祝福。站在聖母左方的是身穿禮服的君士坦丁一世,他把城市的模型送給聖母,在他身邊的文字提到:「聖人及偉大的皇帝君士坦丁」。查士丁尼一世則站在聖母右方,把聖索菲亞大教堂的模型呈給聖母。聖母頭項兩側的圓雕刻有花押字「MP」和「ΘY」,那是「Mētēr」及「Theou」的縮寫,意指「上帝的母親」
在這裡發生了點小插曲,小鈺把她的相機忘在廁所幸好趕緊跑回去還在,感覺治安還不錯
我在逛禮品店時勾到一個玻璃杯整個摔到地上,幸好也沒破真是太神奇了,不然就50TL掰掰了
禮品店有賣教堂裡綠色圓形上面寫有阿拉伯數字的圓盤鑰匙圈,超後悔沒有買的阿之後都沒看到了(捶心肝)
接著就要前往聖索菲亞大教堂正對面的藍色清真寺(Sultan Ahmet Camii)
藍色清真寺(Sultan Ahmet Camii)
又叫做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擁有1個大圓頂、6根尖塔、4個側圓頂、30個小圓頂。一般的清真寺都只有4個尖塔,藍色清真寺擁有6根實屬罕見。傳說會有6根的原因是因為建築師將蘇丹王所說的黃金(altun)聽成6(alti)才建成這座獨一無二的清真寺。蓋在聖索菲亞大教堂的正對面似乎也有互別苗頭的味道,但無法像聖索菲亞一樣不需梁柱,此清真寺的大圓頂仍需4根柱子支撐其重量。
當地的穆斯林在進入清真寺前都會先淨身
觀光客要進入清真寺都要穿上鞋套,短袖短褲的男女都需要圍上一條藍色的圍巾遮掩
裡面真的也是非常氣派,但空氣中充滿的濃濃的腳臭味
滿是馬賽克的大圓頂非常的漂亮
突然大家的耳機聽到領隊的呼喚,要大家趕緊來看之前提過即將進行割禮的小男孩
割禮:猶太人和土耳其的五歲男孩都要行割禮(也就是割包皮),爸媽會發邀請函給親朋好友,並設宴款待。然後讓小男生穿上小禮服和權杖打扮得很華麗。親友也會贈送小禮物(例如:小山羊)給男孩。現代有很多家庭在男嬰一出生就會行割禮。
打扮非常帥氣的他和穿著可愛公主裝的妹妹非常大方的跟我們拍照(不知道他如果知道待會要......還笑得出來嗎)
不一會就到了傍晚的祈禱時間,於是我們這些觀光客即將被請出門去了
中間紅地毯的部分就是祈禱的地方,只有男生可以進去,剛剛的小男孩也和爸爸走進了這裡
女生只能在這個狹小的空間裡祈禱,雖然土耳其已經相對開放但男女地位仍然有差距
出了藍色清真寺來到一旁的賽馬場(At Meydani)
朝拜的鐘響仍然唱個不停害我完全聽不清楚Elief在介紹啥~
雖然這個鐘響已經聽好幾天也習慣了,但忽然很想知道到底在唱些什麼
據Elief的意思應該是"大家來禱告吧來禱告吧~",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回教國家都唱同一首
在賽馬場上第一個看到的是德意志噴泉,是德國皇帝Wilhelm Ⅱ送給蘇丹王的禮物
狄奧多西一世方尖碑,重達200噸。是羅馬皇帝從埃及的阿納克神殿(Karnak)搬回
原本是埃及法老圖特摩斯三世(Thutmose lll)蓋在路克索(Luxor)卡納克神殿的柱子之一
賽馬場中間的是青銅的螺旋蛇柱
是西元前479希臘聯軍為了紀念波斯戰爭勝利而建造
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把蛇頭弄斷了,也有人說從此蛇就不會出現在城裡了
第三座則是君士坦丁七世紀念碑,建於西元4世紀
曾經被士兵作為競技之用,比賽看誰最先爬到上面就獲勝(我想君士坦丁7世會哭吧)
今天最後的行程是地下蓄水宮殿(Cistern Basilica)
地下蓄水宮殿(Cistern Basilica)
西元542年查世丁尼大帝時所建造,從15公里外的地下泉水引水來此儲存類似水庫,總共有24排336根柱子,頂部是使用4公尺厚的防水材料,可防漏水。
裡面很暗很潮濕,有些地板還有點濕滑走的時候要小心
這裡也有個可以將手伸進去的哭柱,據說是因為當時蓋這個蓄水宮殿死了非常多奴隸
這裡的哭柱真的到現在都淚流不止耶~摸到的時候都還濕濕的心裡頓時驚了一下不知道這水乾不乾淨@@
最裡面人潮聚集的地方有兩個著名的梅杜莎頭柱
一顆橫躺一顆倒躺,會放那好像是不知從哪搬來的這兩顆頭長度剛剛好可填滿那個空隙
(把梅杜莎斷頭還壓在那裏不見天日,不怕遭到梅杜莎的詛咒嗎)
出了宮殿在等大家集合的時候,剛好看到一旁的小販在賣領隊說是土耳其威而鋼的糖果
要不是怕被人指指點點還真想嘗嘗看是啥味道耶
晚餐是唯一一餐的中國菜~喔耶終於可以吃到懷念的味道了
可以用筷子然後吃飯配茶~真是太幸福了
這邊裝筷子的紙袋上還有筷子如何使用的圖解非常的貼心
吃完晚餐回旅館的途中經過類似臺灣西門町的塔克辛廣場(Taksim)
人潮非常的洶湧,有很多商店晚上還有喝酒喝咖啡的地方
在這樣的大城市裡也能看到古羅馬水道橋
小鈺和才萱決定晚上和同團的幾個團員一起去塔克辛廣場逛一逛,腳快廢掉的我決定好好在飯店休息
一邊聽音樂一邊悠閒地整理行李,腦中浮現著這幾天在土耳其的一切
短短的11天即將在明天進入尾聲,讓我陷入了好想家又捨不得土耳其的矛盾情緒
就這樣帶著矛盾又疲累的心進入夢鄉,準備迎接最後一天博斯普魯斯海峽遊船以及有頂大市集的到來~